提升防范意识 做好防护措施
随着开学季到来,我们步入了9月,白露将近,夏秋之交,正值流行病高发之际,近日,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扩散风险。
8月14日,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,猴痘疫情构成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。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自2022年7月以来第二次就猴痘疫情发出最高级别警报,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。近日,猴痘疫情的扩散范围持续扩大,目前已传播至泰国。2024年8月16日,中国海关总署发布《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》。
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猴痘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,共筑校园健康屏障。
什么是猴痘?
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,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地区,但自2022年以来,有全球蔓延趋势。病死率约为1-10%。感染后症状与天花病人症状相似,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。
猴痘传播途径有哪些?
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。
●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: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、病变渗出液、血液及其他体液,或被感染动物咬伤、抓伤而感染。
●人与人之间的传播: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、病变渗出物、血液、其他体液等感染,接触被猴痘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。性接触传播,特别是男男性行为是目前绝大多数感染者的传播途径。
猴痘有什么症状?
潜伏期:为5-21天,多为6-13天。
临床表现:表现为发热、皮疹、淋巴结肿大。
●早期症状:出现寒战、发热,体温多在38.5度以上,可伴头痛、嗜睡,乏力背部疼痛等症状,多数患者出现颈部、腋窝等部位淋巴结肿大。
●皮疹和黏膜疹:通常在发病后1-3天热退后出现,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,可伴有明显痒感和疼痛。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,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。
如何预防猴痘?
1.增强个人卫生习惯:注意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,公众场合佩戴口罩。
2.避免接触感染源: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,避免与猴痘患者密切接触,特别是接触其皮肤疱疹或疱疹液体。
3.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:保持室内通风良好,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表面用消毒剂清洁和消毒。
4.做好健康监测:尽量避免前往有猴痘疫情发生的国家和地区;出境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,不接触猴痘样症状者及啮齿类、灵长类等动物。与最近21天有过猴痘疫区旅居史的人员发生过密接接触的人员,应做好猴痘症状自我监测。